为了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公司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聘请学科带头人—娄云教授做为实践教学顾问,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娄教授提出,实训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员工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激励员工思考,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员工运用组合思维、逻辑思维等创造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学期09级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开设《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实训课为例,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汽车电路图分析诊断故障部位并排除故障;
(2)根据实验条件、方法的变化观察各系统相应的变化现象;
(3)训练用组合思维方法分析现象的能力;
(4)训练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推理判断找出故障部位的能力。
根据学校目前的条件,我们提供给员工的实训车型有解放1091试验台、桑塔纳2000GSI电路实验台、L400电路实验台、本田3.0自动变速器等。在实际教学中,步骤如下(以发动机起东系为例):
第一步,分组制定实训方案。以4~6名员工为一个小组,指定其中一名员工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全组制定实训方案。分组后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熟悉各自的实训设备,查找相应的技术资料。对本例而言,需找出与实训车型一致的起动系控制系统电路图并讨论其控制原理。小组成员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系统故障诊断方案,实训方案及注意事项、方法、步骤等(包括所用仪器、工具)。这一过程给予员工充分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使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得以相互促进和。
第二步,两小组之间交流实训方案。指导老师注意引导员工分析各系统控制原理及功用,如L400车试验组与桑塔纳车试验组交流,两组成员对照两车型起动系控制原理图,需要找出L400车起动系比桑塔纳车起动系多一层起动机继电器的控制,因此,引起故障的因素也就相应地多了继电器故障、发动机ECU对继电器线圈的控制线路故障,并通过讨论得出两种车型故障诊断的主要差异为:别克轿车还需考虑到怎样判断起动继电器是否工作正常。让员工通过充分交流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发现的各种问题及各自的思维方法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这样,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员工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的基本功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第三步,动手操作训练并验证故障诊断方案的合理性。在员工的实训方案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只要不损坏仪器设备,指导老师都不必干预,而应重点关注员工的验证过程,把问题留给员工自己去发现。这一步重在为员工提供充分自主操作的条件,使操作与思维同步进行。这样,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了验证,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员工已有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协调并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水平得到提高。
第四步,引导员工形成所做车型起动系统故障诊断的合理方案。该步骤要求所形成的方案必须与书所提供的诊断方法存在差异。通过这种训练,员工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第五步,指导老师引导员工共同讨论比较参考书故障诊断方法与员工提出的诊断方法各自的优缺点。通过这种训练,员工的综合分析、比较、判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实训结束后,对员工的评分标准是:
员工的实训成绩=小组成绩+个人考核成绩+试验总结(试验报告\工作单)
实验指导老师根据各小组每个员工参与的热情度、陈述观点的情况以及发现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讨论问题的状况、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性与合理性等,对小组进行评分。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实验指导老师不能代替员工解决问题,只能引导、启发和帮助他们,让他们自己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实训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指导老师居高临下演示讲解操作方法及员工机械地模仿操作的传统模式,教师扮演其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员工则是积极的创造主体,展示能力和启发思考的机会大大增加。在实践中,员工团结协作、互动交流,语言表达、组织管理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这既是对员工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员工职业能力养成的过程。
通过这些指导措施在09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实施,员工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员工在学习中活学活用,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求知欲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供稿:乔建伟)